唱情歌齐齐来一遍
歌单地址:https://t.kugou.com/2D5q64cxVV2
在17岁那年,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分界点,一半还留在水深火热的高中,另外一半就已经开始了我的大学时代。阴错阳差的,因为素质教育,作为教育欠发达,应该说是经济落后地区,高中竟也是有自由活动校园生活,实验室,图书馆,放映厅都给学生开放,但很快在我高二那年,校领导们去了趟衡水,就把刚翻开的素质教育扯掉了,于是开启了十几年如一日的军事化管理方式。
我能记得高中时候的各种规定,都是各种不准,不准上下楼一次迈两级台阶,不准男女一起说话,各种不准...人是不能一直生活在压力中的,所以当时的老师,就连哄带骗的和学生讲个没完:同学们,努力,努力,努力,上了大学就可以尽情玩乐了。事实上,一路的经历,上大学才是人生真正该努力的时候。所以无论如何,我都会对经历的青春有种深深厌恶,即便学校几乎年年都在标榜自己的考分榜,我依然不...
这么多年后,我能理解得更多,因为成年人的生活,尤其是一个小县城,老师也仅仅是一份工作,他需要的不是人类的园丁这类装饰,需要的是真正能满足养家的薪水,所以我理解他们,画饼,努力,考好,拿到一份不错的奖金,完成名师的历练之路,然后继续过他的下一关。素质教育是什么?能吃吗?很明显不能,但是我始终不明白,不允许迈多级台阶的原因是什么,难道是怕步子迈得大了,容易扯着蛋?
来看青春的歌吧。
** Holiday **
** Let the Drummer Kick it **
其实歌名是Holy Day的缩写,本身并非一首讲述青春的歌曲,但这么多年听到Holiday就回到了电影《录取通知书》的场景了。录取通知书讲的是一帮成绩不好的学生没有学可上,于是自己伪造了一所南哈蒙理工学校,为了证明多一分热爱,多一分成功,所有课程都是学生自己选择,甚至自己参与备课,来挑战哈蒙理工学校代表的正统主流。虽然故事荒诞,但是完全符合我的17岁轻狂,失去多少对青春的自由,就有多少对所谓正统的讨厌。绿日的摇滚朋克,或者说是摇滚的魅力,代表了年轻人的怒喊。尽管年轻人很多时候并不知道何为正确,情绪却很容易就蹭蹭地被点燃。
而对应年轻人的另一种情绪,就是彷徨,录取通知书的另一首可以作为英语四六级单词学习的歌曲,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歌曲名“Let the Drummer Kick it”,就是年轻人的迷茫。
** 17岁女生的温柔 **
如果前边是说给当时年少的少年们,那1986年李宗盛发行的首张《生命中的精灵》专辑,就是送给女生的礼物了。17岁女生该怎样形容,李宗盛的歌词准备了很久,但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词来描述,有一次电话,友人突然说起某位女性朋友,就随口说了句:就很那个的,你懂的。于是就写入了这首歌里,既然没办法语言准确表述,既然你知我知,那就用“很那个的“。关于17岁的道理,年轻的小李写了几句:
也许你快要十七,每天等待着毕业典礼
也许你正是十七,懂的都是被人的道理
也许你过了十七,往前看往后看都有些吃力
从第一张专辑开始,小李便写了不少女人的歌。后来华语歌坛有两位比女人更懂女人的男人,其一就是李宗盛,另外一位有机会我们再慢慢聊。
** 17岁 **
年过40,天王刘德华开始自传式的写了一首给自己的歌。都已经是自传了,无需解释:
十七岁那日
不要脸参加了挑战
明星也有训练班
短短一年太新鲜
记得四歌发哥都已见过面
后来荣升主角太突然
如今我四十看从前
沙哑了声线
回忆我冀望那掌声
都依然到今天
那首潮水忘情水不再经典
仍长埋的心中从未变
我17那年,大一,鼓起勇气去献血,却因未满18,没得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