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劳悲歌
书总是看得快,忘得快,当有同事跟我提起,最近也看了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,我点点头,但却想不出内容是什么。然后就是一本又一本的读,然后一本又一本的忘。从读书来看,自然有好书和不好的书,但就我个人看来,如果每本书里你能学到一点,就已经是收获了。
嗯,何不把个人理解,好的,不好的记录下。日后再有人和我聊起,我就翻翻我的小本本,额,这本书嘛,讲了什么什么,我自己的观点是什么什么,看,这些可以唬得住人了吧。
那就从开年的第一本来说起吧,过劳悲歌 - 996正在毁掉美国梦。
为什么选择这么一本,因为是想看些纪实类的文字,这样弥补对社会看法的过分狭隘和偏见,用人话讲,就是好看看真实的故事,真实的人间。
在摘抄书中的内容前,先说下我自己的观点看法。从书的内容来看,应该是疫情期间完成的,现在我们的疫情还没结束,译本就出来了,效率致胜。虽说翻译都能翻的通,比起技术书籍拗口的机翻要强很多,可作为一本快消品书籍,作者怎么写,翻译就怎么翻,直肠子导致一些讲话习惯的不同,翻译出来的味道是对某一种社会现象,作者到底本意是支持呢,还是反问反对呢,都看不清楚。
书中充斥了不少讽刺挖苦,讲述历史是一个圈,70年代工会运动为工人争取到了8小时工作制,但是消无声息中,大家的工作时长越来越长,原因是什么,带来了各类人群的生活群像。
不平等的时间,先是讲述了一名底层工人时薪低,为了生活打多份工最后累死在休息的车里,而随之对应的是当代富人们是都在休闲挥霍吗,也在拼命工作,但本质的差别是时间的价值差别太大。
硬币与计时,作为管理科学与工程,工业工程专业毕业,里边看到工厂中的泰勒,一眼就心领神会,说的就是工业工程之父的那个泰勒,如何让工人的工作更有效,大学课本里更多的是介绍通过标准化提高效率,书里就更直接,通过秒表代替鞭子,监督工人的人效。作为对泰勒的挖苦,书里有这么一段,泰勒还是被他最著名的客户伯利恒钢铁公司解雇了,因为该公司向他支付了巨额资金,但是利润率却没有上来。
第三章电鞭,以亚马逊仓库管理工作为例子,讲述了现代社会,各种电子设备,已经代替了秒表,成为新的监督工具,加之算法的分配,底层人依旧被新的“电鞭”驱使更努力工作才能达标。嗯,是的,时代变了,但是只是换了形式,内在依旧在那里,不变。
时光机这一章就跳到了自动化对劳动力的影响上,作者的观点开始模棱两可,一方面确实可以效率提高,另一方面又提出自动化可以替代工人做一些不喜欢的工作,所以工人也不存在完全排斥,但是关于如何从公司为工人获得福利,工会,工会出面谈判带薪休假。
比金钱更重要,一下子又脱离了底层人的生活,到了加州硅谷,反传统的模式,社会口号宣扬为理想奋斗,当下钱不钱的不重要。但是不动声色的挖苦来了。扎克伯格介绍facebook使命,我们服务不是为了赚钱,我们赚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。这里有熟悉的味道了,我不爱钱,钱对我没啥意义。。。或者这里就是说下,上层的鼓吹,本来应该在硅谷小圈子内发酵就可以,结果全民都开始相信,虽然你钱少,虽然你很累,但是你的工作很有意义呀,小伙子们,加油!
重返职场,我有两点关注。一个是讲到女性从家庭到社会工作,通过女权运动争取到了工作权利。但是因为必不可少的要照顾孩子和家务,一方面女性做的工作比较低级,一方面工作中没办法像男性时间长,而公司推动对工作时长多的给与奖励,导致了内卷和女性的歧视。另外一块就是讲到美国调整福利政策,要求有困难的家庭,需要工作后,证明工作仍不能赚够钱,才能申请福利。这里一个故事又挖苦了。说当时克林顿签署福利协议时,旁边带头签字的是一位黑人妈妈,她代表了通过自己的工作为自己赢得了尊严的女性。政府宣扬的是,他们不再是游手好闲的人,他们是真正努力工作的人,再见了福利女王,你好,职业母亲,而后续这位女性,丽丽哈登,因为中风无法工作,失去医疗补助的资格,希望通过记者捎话给克林顿,需要帮助。
由我们来控制时钟,回到了作者心心念念的工会运动,工人揭竿而起,争取自己的利益,虽然有些人被拉入黑名单,监狱,但是在整体来看,还是争取到了权利。
被遗忘的抗争,基本上是延续工会运动的畅想,提到了全民基本服务,全民医疗,教育,住房,想必有点太天真了吧,但是结论最后是:对工作时间的真正控制改变了平凡生活中的日常经验,这就是为什么社会主义政治具有如此巨大的变革潜力。作者你确定?
整本书作者反复对比美国和欧洲,我倒是有个建议,可以再了解下中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