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地动明朝又是何梦

歌单:天地动明朝又是何梦:https://music.163.com/playlist?id=7367195064

提到高枫,应该是少有人知道了,早之前的记忆里也只是春晚《大中国》和因病早逝。在我们正式聊前,可以有个了解,高枫的音乐基本上作词作曲都是自己包办,这是在造星年代不多见的。至于写的如何,唱的如何,才华几斗?不急,慢慢唠。

春水流

网易日推黄格选唱的《春水流》,从音乐的角度,耳朵主动过滤掉当下并不流行的唱法,暗流中却有些触动就收藏了起来。说不流行,是90年代慢条斯理,节奏单一已经打上了时代的标签。但歌词里却有早期流行音乐的特色,或者说是精华。

90年代初内地流行乐开始兴起,《涛声依旧》,《大哥你好吗》等流行曲,都是简练的娓娓道来一个又一个故事,这是当时内地专有的,也是现今大部分音乐不具备的。《春水流》属于那个年代,所以在听出其中的几分故事后,就从词曲出发,找到词曲作者高枫,然后听到了高枫版的春水流。

初听不禁一震,这味不一样,明明是瓶白开水,谁给换了壶老白干。造梦工厂选择歌手一般是从知名度上考虑,但是同一首歌如若原作者开口,往往就是别样滋味。流水落花春去也,词里哀伤,高枫一唱,又是一年好风光。如果想找寻这类的差距,可以听听光良和李宗盛两版的《伤心地铁》。

春水流 春水流 春水流

别把春天悄悄地带走

想你在心里头 想你在心里头

别让风把情吹走

跟着我 一起走 跟着我

别让时光把孤独收留

当恶梦醒来後 又是个新的开头

向往事挥挥手

在高枫的介绍中,除了熟知的《大中国》,早年刘天王的《笨小孩》也是出自高枫。高枫的年代,大陆流行乐刚起步,而在香港已经很成熟了,到处都在学习港台经验,所以反向输出倒是不简单。中央工艺美院雕塑专业出身(现为清华美院),因《大中国》一夜成名后,只身去伦敦学习音乐创作,并在国外发行了专辑《出门在外》,同时出了一本和专辑同名的自传性质小册子,讲述了身在异国他乡的故事。说来,美术专业,毕业成为歌手,词曲作者,留学,写书,经历应该是少有了。

大中国

本是不愿意拿出《大中国》,对于多数不了解高枫,只听过大中国的人来说,可以嘴角一扬:哼,我就说无论如何都会提到《大中国》,实在找不到别的,只能拿出成名曲来凑成一篇吧。这是我犹豫的,但是有仨理由,让我还是要讲一讲。一是知道他的人应该也很久没再听,没听过他的年轻人应该也会越来越多,就像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高枫,总还是需要文字留念下。二是歌曲里有几句每次听到都会感慨,后边单独聊。再有就是高枫在自己的书里有提到一段关于大中国的创作背景,觉得可以分享下,给所有创作者看看。

提起大中国,像我这岁数听过的人,大概脑海里已经要呼之欲出了,“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”,是的,不掩饰的说,确实太直白的近乎有点土,但我们别急,试着打开音乐应用,听这几句:

看那一条长城万里在云中穿梭

看那青藏高原比那天空还辽阔

开篇的东方红钟声直接点题,到这两句时,画龙点睛并不过分,两句下来,意境整体就开阔了,自豪感不是家有良田万顷才是富有,需要的是胸怀四海,气吞山河的扬眉吐气。结合大中国的创作背景,起立致敬创作者。

创作大中国时,高枫已经与唱片公司解约,按照书中写到的,“日子越来越艰苦,现在什么保障也没有了。那些在大学期间偶尔录一些港台口水歌的机会,也随着盗版商的“直接引进”而变得荡然无存。在我感到了过度自由之后,一阵恐慌也随之而来。我感到没人管我了。开始换了一个租金便宜一点的房子住了下来——是一个冬天没有暖气的房子。”随后,给黄格选写的《春水流》在大街小巷传唱,开始有了约个,一贫如洗开始得到收入。

“当汪京京以大地公司的名义将为我录制专辑的时候,中国的流行乐坛出现了一股以李春波的《小芳》和尹相杰、余文华的《纤夫的爱》为首的民俗热。内地音乐人仿佛又找到了区别于“港台”的创作特征。那些被“附庸风雅”“花前月下”的软歌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普通劳动人民这下可翻了身,赶紧扬眉吐气掏
腰包去音像店购买那些新到的“跟俺们生活挺接近”的民俗流行乐。

当时我也多少被这种情绪感染了一些,毕竟当这种风肆虐的时候,也正好是我要做一张完全个人创作
专辑的时候。告别了“红桃五”(乐队),我先写了一首歌叫《红苹果》,是一首带有北京胡同感觉的民谣歌曲。当我把它唱给汪京京听以后,汪当场就把它给否了,他说这首歌里没有什么让老百姓记住的东西。

有一天,我也不知道是去什么地方办一件什么事,途径北京火车站,正好站上的大钟敲了一下《东方红》告诉大家几点几点。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词儿——大中华。回家开始整理思绪,我的心脏开始咚咚乱跳,前后不过两个小时,一首《大中国》就完成了。这是一首能够跳舞的民俗特点的歌曲。但我隐约感觉到它能被传唱。”

做英雄

做英雄是电视剧《乞丐皇帝朱元璋》的主题曲。

在聊做英雄前,穿插聊下另一部《戏说乾隆》的主题曲。这里要特意注明的是大陆版,因为在港台前后主题曲是王杰和蔡幸娟演唱。当时制作人汪京京找了两位歌手负责演唱大陆版主题曲,一位负责片头曲,一位负责片尾曲,后来片头曲的歌手将制作人并告上法庭,原因是没有在结尾的名单里写明歌手的名字,导致歌红人不红,制作人败诉。

而唱片尾的就是是高枫,“我心里有点同情汪京京。张继红状告汪京京侵权案,已使汪头痛万分,纵使他有什么不对,也得到了惩罚了,我再给人添一次乱,也没有什么必要了。至于电视剧里为什么没有写歌手的名字,想必也有什么难以启齿的原因,绝不是故意跟歌手过不去,也没什么不好理解的。其实,我不打算打官司的最重要的一点,即从潜意识来讲,我并不希望通过这首“口水歌”来一炮走红,那并不是我的梦想。我告诉汪京京,请他放心,这次我不追究。出门在外”。

正是因为对口水歌的不懈,也正是这句话的谅解,才有了贵人相助的大中国这张专辑发行。

切回正题,如果《大中国》只是我们普通听众对高枫的唯一印象,总会觉得一位歌手如果只凭一首歌红,不可避免被打上标签,这标签就是先前我的误解。做英雄能否做的从容,天地动明朝又是何梦,短短几句歌词,描述了高处不胜寒,今早有酒今早醉的快意人生。在听《做英雄》《大中国》《宣言》时,想到的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黄霑,细数黄霑经典,《沧海一声笑》《我的中国心》《狮子山下》,两者都有共同的侠者风范,英雄惜英雄,但凭几处笔墨,是可以承载起内地版黄霑名号的。

寻欢之夜美酒月光有时却匆匆

绿灯红烛歌舞升平有时也无踪

人如花树这辈子能有几个好梦

一朝欢颜背后几多雨和风

做英雄能否做的从容

天地动明朝又是何梦

做英雄能否做的从容

攀顶峰难得四大皆空

美丽新世界

2002年高枫完成了最后一张专辑发行,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发布会。如若没有听过春水流,做英雄,那美丽新世界就更是冷门了。在追求歌词意境方面,《美丽新世界》这种手法是少有的,以至于这种感觉,只有在萨顶顶的万物生专辑同名歌词中,找到相同的味道。

水不孤独山孤独 所以水把山围住

树不孤独鸟孤独 所以鸟在树上住

梦不孤独心孤独 所以梦把心牵住

家不孤独人孤独 所以人在天涯哭

一只大雁寻找一万只大雁的归处

一朵花儿开放一万朵花都在祝福

作为音乐创作人,高枫是超前与他所在的时代。把与时代不符的才华横溢展现出来,我们继续下一首,看看错过的还有哪些。永不说再见 ——同样是出自《美丽新世界》最后一张专辑。

永不说再见

炸裂的开场,作为各类娱乐综艺,脱口秀的开场秀,依旧是再合适不过的。永不说再见的歌词没有太多要说的,只是另外一种风格,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这么一位不拘一格的歌手,创作者。在短暂的几张专辑中,有流行,有民谣,有雷鬼,有说唱。伴着永不说再见的美丽新世界这张专辑,也永远送别了这位停留在34岁,才迈步前进人生路上的才子。

关于最后一张专辑的封面诡异,有兴趣的可以找来各种八卦,这里就不愿多讲了。作为一位富有创造力,专业又是雕塑方向的创作者,可能永远都不希望太过芸芸众生,总希望有所不同。

一些摘录

”头一回写书。歌手写书的很少,因为他们都忙着录音,走穴,挣钱去了,哪里有时间趴在桌上写什么”个人经历“。其实我也一样忙,只不过因为去年我在英国学习了半年没什么人打扰,这才有了些时间和热情写点东西“

”我原来觉得没有必要写什么会议录那种东西,还没七老八十呢,这就开始总结人生了,未免太嚣张了。但出版社编辑告诉我有相当一部分读者还是会好奇我的”发家致富“史是什么的,不写就对不起这些人。当我还在犹豫的时候,编辑使出了杀手锏。”字数越多定价越高,你挣得也就越多啊,你傻了?“这句话像一只手,轻轻地推了一下正站在一个大坑边缘的我,让我不由自主地一下坠进了这个大坑“

《出门在外》前半部分介绍在伦敦的经历,后半段介绍个人的人身经历,不过是本两百来页的小册子,文笔轻快幽默,就那么一个愉快的人,在你面前,讲述异国他乡之旅,不避讳的讲述自己的发家史,书中还有些高枫的速写和雕塑作品插画。

最后

在歌曲收藏夹里,是那个唱着长城万里云中穿梭的《大中国》高枫,是高昂呼着《宣言》喊着《劳动号子》的高枫,是《春水流》去也要《做英雄》的高枫,是那个在《美丽新世界》中《永不说再见》的高枫。

有关于高枫的书籍,一本是他自己的《出门在外》,另外一本是高枫当时的经纪人大唐写的《台前幕后》,时光境迁,两本书加在一起在孔网上都抵不上快递费。读一读,了解一个真性情敢于直言的高枫,挺好。

总算,能完整的介绍一篇高枫。也正好是清明假期,算是对这位才子的缅怀。